01
但行好事,莫問前程。
巴爾扎克說過:“真正有才能的人總是善良的,坦白的,爽直的,絕不矜持。”
但很多人一輩子都在計較得失,惦念仇恨。
只有真正活得通透的人才會明白,計較得失并不能改變什么,選擇善良是為了讓自己的身心變得更加自由。
-
善良,是為了取悅自己。
人為什么要善良?
哈爾維給了一個最好的答案。
他說:“我們堅持一件事情,不是因為這樣做了會有效果,而是堅信這樣做是對的?!?/span>
曾看過一個短片,短片里的男主是個老好人。
他每天會幫擺攤賣小吃的大嬸推車;在街邊吃飯會把雞腿分一半給蹲在一旁的眼饞的狗;
自己日子過得拮據(jù),卻會資助為讓孩子上學(xué)在路邊乞討的母親;
他每天付出很多,但這些行為讓他既賺不了錢,也上不了電視,自己的生活也并沒有因此變得更好。
看起來他似乎一無所獲。
但其實他收獲到了比金錢、榮譽更讓人幸福的事。
當(dāng)擺攤的大嬸笑意盈盈給顧客額外送吃的時候,一旁的他覺得無比欣慰和滿足;
當(dāng)那只流浪狗默默地跟在他身后送他回家的時候,他一定不會覺得自己是孤獨的;
當(dāng)看到乞討的小女孩如愿去上學(xué)的時候,他會覺得自己再艱難一點也值得。
很多人不能理解,他明明什么也沒得到,為什么還要這么做?
短片的最后給出了答案。
“他得到的是情感,他見證了幸福,得到了理解,得到了愛,得到了錢買不來的東西,得到了一個比原先更美好的世界?!?/span>
就是這些看不見也摸不著的收獲,讓人變得更柔軟、富有。
善良不是為了取悅別人,而是為了取悅自己,是想讓自己看到一個更美好的世界,是日后再回想起來的時候內(nèi)心升起的一股暖流。
02
-
善人者,人亦善之。
曾經(jīng)看過一個故事。
有一個孤兒,他曾先后被三戶人家收養(yǎng)。
第一戶人家養(yǎng)了他三年,生了自己的孩子后把他趕走;
第二戶人家養(yǎng)了他五年,到十三歲那年,又把他送給另外的人家;
第三戶人家只養(yǎng)了他一年。
后來他當(dāng)上了老板,什么也不缺,唯一缺少父母親情。
他決定把三對養(yǎng)父母都接來與他同住,好吃好喝供養(yǎng)著他們。
很多人不明白他為什么要這樣做。
但他說:“我的苦難已經(jīng)夠多了,我不想全記在心里。我只知道,他們曾經(jīng)給過我好,那些不好忘記就行。”
每個人的一生中或多或少的都曾受到過傷害或詆毀,有些人選擇一生牢記仇恨,終日在痛苦中度過;
而有些人選擇忘卻傷害,牢記美好,走出陰影,讓自己在溫暖開心中度過余生。
如果我們總是徘徊在過去的傷痛中,就無法做自己真正想做的事,心無法走出來,人也就無法走出來,只有用善吹走惡,才能擁有陽光的心懷。
對待自己如此,對待別人更是如此。
《管子·霸形》中說“善人者,人亦善之”。
只有讓善意充滿內(nèi)心,才能獲得新生的營養(yǎng)。
03
-
人而好善,福雖未至,禍其遠矣。
顧榮是西晉末年的名士,在洛陽的時候,有一天,他應(yīng)邀出席一個聚會,宴席很豐盛。
突然,顧榮注意到,那個負責(zé)烤肉的年輕侍從,看著香味四溢的烤肉,臉上露出了羨慕的神情。
顧榮慷慨地把自己的那份給了他,同座的人竊笑,他卻不以為然。
他說:“哪有一天到晚烤肉,卻不知道烤肉味道的人呢?”
后來發(fā)生了匈奴攻破洛陽的事件,顧榮一路南逃,路上數(shù)次遇險,但每當(dāng)危急的時刻,總有一個人站出來幫助自己。
顧榮百思不得其解,問他我與你素昧平生,你為什么老是幫我?
這個人說,我就是那個當(dāng)年接受你烤肉的人啊......
曾經(jīng)一個小小的善舉,在關(guān)鍵時刻卻救了顧榮的性命。
曾子說:人而好善,福雖未至,禍其遠矣。
意思是說與人為善的人,福報雖然沒有及時到來,災(zāi)禍在不知不覺中就遠離了。
你的善良里一定藏著你的“貴人”,等你陷入困境時,也總會有人善良地對待你,讓你度過險境。
《增廣賢文》有言:但行好事,莫問前程。
一個人只管多做善事,做好當(dāng)下就好,不要去牽掛往后的發(fā)展。
人生在世,積德行善是一種修行。
心地善良的人,福報都在路上。
心存善念,天必佑之。